来源:新民晚报
拼多多23岁女员工猝死事件在中国舆论场掀起一波对互联网行业加班文化的反思浪潮,其实在大洋彼岸汇聚全球科技企业的美国硅谷,极尽疯狂的加班文化同样折磨着员工,优步工程师、华人程序员等人的自杀揭开了硅谷繁华背后的另一面。越来越多曾在硅谷“拼命”的高精尖人才正在搬离硅谷,表示“自己再也不愿做‘硅谷打工人’”。
图说:硅谷是美国梦最精彩环节的发生地,也是全球科技圣地。GJ
患上“硅谷式倦怠”
萨沙什科没有想到,自己在硅谷的工作经历竟如一场噩梦。
萨沙什科曾在硅谷一家快速发展的初创企业工作,初到硅谷时她对工作充满热情,很少拒绝上级交给她的任务,如果工作日完成不了,就加班加点完成。对当时的萨沙什科来说,工作辛苦不算什么,她看重的是成长和这份经历。
每天晚上睡觉前,萨沙什科会在脑子里复盘当日的工作,想着如何加快脚步,如何脱颖而出。第二天一醒来,她又赶往办公室,开始一整天高负荷的工作。“就连做梦我都在想着工作。”萨沙什科坦言,当时她的一切都围绕着工作,哪怕是偶尔花时间娱乐,都会心生愧疚。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萨沙什科发现,她拼命工作获得的唯一奖励是更多的工作。
“我心里很清楚,我的工作中某些方面失衡了,我患上了‘硅谷式倦怠’。”萨沙什科回忆说,“那时,我不得不强迫着自己,才能勉强完成清单上的任务。面对同事,我不得不挤出假笑,假装元气满满的样子。就连周五晚上和同事的狂欢,都让我感到透支。”
萨沙什科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无奈之下选择辞职。值得庆幸的是,在医生、药物和亲友的帮助下,她最终走出了灰暗。
“成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我不是机器,我的价值不取决于赚了多少钱或者完成了多少工作。”痛苦的经历让萨沙什科幡然醒悟,感慨万千。
“朝九晚五失败者”
萨沙什科代表了一群人。
优步工程师托马斯2016年自杀,被他的妻子归咎于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的企业文化。38岁的华人程序员陈琴(音译)2019年从脸书硅谷总部跳楼自杀,据媒体调查主要原因就是工作压力,季度绩效考核、差评、换组失败等一次次将她击倒。
图说:脸书硅谷总部。GJ
《纽约时报》2017年发表过一篇题为《在硅谷,朝九晚五属于失败者》的报道,讲述了硅谷疯狂的企业加班文化:硅谷一直以来都崇尚“不同凡响”,因此,在许多行业开始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时,硅谷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工作狂”标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在硅谷甚至出现以贩卖成功学为主的完整产业链,并声称“没有比创业更崇高的使命,取得成功必须愿意放弃一切” 。
报道详细披露了硅谷企业五花八门的“打鸡血”行为:企业家用“奔忙”一词来形容这种狂飙突进般的生活方式,你可以买到以“奔忙”为主题的 T 恤和咖啡杯,上面印着“梦想、奔忙、利润、超越”之类标语;你可以参加为期一天、以“奔忙”为主题的演讲大会,成功人士会在演讲台上分享他们的成功之道。
“一百年前工人成立工会,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缩短工作时长,如今硅谷员工却颂扬自己遭受的剥削。一款流行于硅谷员工之间的T恤上写着‘朝九晚五属于无能者’;一个名叫拉布瓦的投资人近日在推特炫耀自己工作18年,休假时间不超过一周;渴望成为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人被告知,创业就像加入海豹突击队一样。对某一类人来说,磨难也成了诱惑的一部分。”《纽约时报》如是评价。
高生活成本赶人
在硅谷,让年轻人决定离开的,不仅有高负荷工作,还有高昂的生活成本。
为了离脸书办公室近一些,25岁的萨钦达尔和未婚妻在旧金山南部租了个单间卧室,每月花费高达2650美元。当脸书因为疫情而宣布大多数员工将在家工作时,萨钦达尔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他接了纽约某家广告公司的远程工作,并决定搬离硅谷。“如果我们能在别处赚取薪水,那再继续支付高昂的湾区租金就没有意义。”
图说:甲骨文公司。GJ
除了年轻人,像甲骨文、惠普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决定出走。奥斯汀商会主席兼CEO霍夫曼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源于加州较高的税负以及生活和劳动力成本。
有人离开,也有人到来。硅谷的光环依旧在闪耀,每年还是会有成千上万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涌向这里,在接受“奔忙”的洗礼后,留下,离开,或者逝去。
王若弦
内容来自新民晚报